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的长安城,街道上熙熙攘攘,人流如织。青石板铺就的宽阔街道两旁,店铺林立,各色幌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卖糖人的小贩声如洪钟,绸缎庄的伙计高声吆喝,茶楼里飘出阵阵丝竹之声,整个城市仿佛一锅沸腾的八宝粥,散发着令人陶醉的生活气息。在这繁华的街市一角网上炒股开户,一位身着素色布衣的寡妇支着个简陋的烧饼摊,她手法娴熟地翻动着铁鏊上的面饼,金黄的烧饼散发着诱人的麦香,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。
这日正午时分,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缓步经过烧饼摊前。他头戴方巾,身着青袍,三缕长须随风飘动,正是名满天下的相士袁天罡。他忽然停下脚步,目光如炬地打量着正在忙碌的寡妇。半晌,他捋着长须郑重其事地说道:娘子,老夫观你面相不凡。山根挺拔如峰,地阁方圆饱满,此乃大贵之相,日后必是一品诰命夫人的命格!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闻言哄然大笑,卖烧饼的寡妇也忍俊不禁,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一边笑道:老先生说笑了,小妇人不过是个卖烧饼的,哪敢妄想什么富贵命?
然而袁天罡绝非信口开河之人。他曾在武则天尚在襁褓时,就预言若为女子,当为天下主;为杜淹、王珪、韦挺三人相面,所断官运无不灵验。因此,尽管寡妇将信将疑,围观的人群中却已有人窃窃私语,暗自揣测这其中或许真有什么玄机。
展开剩余71%不久后的一个雨夜,寡妇做了个离奇的梦。梦中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在她家门前徘徊不去。忽然间,那白马仰首长嘶,周身泛起耀眼的白光,竟化作一条鳞甲分明的白龙腾空而起,直冲九霄。寡妇从梦中坐起,窗外雨声淅沥,她抚着怦怦直跳的胸口,百思不得其解,只道是白日里油烟熏久了,才会做这般怪梦。
翌日清晨,一位衣衫褴褛的书生叩响了寡妇的家门。这书生自称马周,说是受她远房表亲所托前来投奔。只见他面容清瘦,却目光炯炯,虽然衣衫破旧,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不凡气度。
马周的身世说来坎坷。他出身于博州茌平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,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尤其精通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春秋》等典籍。可惜家道中落,仕途多舛。年轻时曾在博州担任助教,却因嗜酒误事,被刺史达奚恕当众斥责。心高气傲的马周一怒之下辞官远游,一路漂泊,靠替人抄书、写对联勉强糊口。途经浚仪县时,又遭县令羞辱,这更坚定了他前往长安闯荡的决心。
来长安途中,马周曾在新丰县一家客栈投宿。客栈老板王公见他穷酸,起初爱答不理。谁知马周不以为意,竟要了一斗八升好酒,饮至半酣时,将剩余的酒倒入木盆中洗脚。这惊世骇俗之举让王公目瞪口呆,暗想此人若非疯子,必是奇人。思量再三,王公不仅免了他的房钱,还赠予盘缠,并修书一封,推荐他投奔自己在长安的外甥女——正是这位卖烧饼的寡妇。
寡妇见马周远道而来,虽觉突然,却也热情相待。只是家中突然多出个陌生男子,难免惹来街坊闲话。她思来想去,决定为马周谋个正经差事。恰好常来买烧饼的中郎将常何是个热心人,此人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汗马功劳,如今是唐太宗麾下得力干将。寡妇心想,马周满腹经纶,常何勇武过人,二人正好互补。
在寡妇的引荐下,马周进入常何府中担任文书。贞观五年,唐太宗诏令百官上书言事,议论朝政得失。常何接到旨意后急得团团转——他一个武夫,提刀上阵不在话下,舞文弄墨却是难如登天。幸得马周在侧,不消半日便洋洋洒洒写下二十余条切中时弊的建言。奏章呈上后,唐太宗阅罢大为惊讶,心想常何粗人一个,怎会有如此见识?必是背后有高人指点。当即派人查问,这才发现了蛰伏在常何府中的马周。
当日,唐太宗连发四道诏书,急召马周入宫。君臣二人促膝长谈,相见恨晚。唐太宗当即任命他为门下省官员。次年,马周升任监察御史,常何也因举荐有功获得厚赏。此后马周在朝堂上平步青云,屡次上书直陈时政弊端,所奏之事多被采纳。至贞观十八年,他已官至中书令,成为名副其实的当朝宰相。
马周显贵后,常何想起当年袁天罡的预言,又见马周对寡妇多有照拂,便有意撮合二人。寡妇起初尚有顾虑,但终究难违天意,最终与马周喜结连理,果真应验了袁天罡一品夫人的预言。这段奇缘在长安城中传为美谈,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元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